博宝艺术家 > 艺术家 > 郑志敏个人官网
销售作品
欣赏作品
浏览
40186
分享
924
粉丝
864
+关注
更多
—  微信扫码 参与互动  —

郑志敏

谈80后青年书法篆刻家郑志敏从艺之道在福建,每当我们谈论书法篆刻问题时,自然会提到石开的成就。谈起石开我们就有必要谈下他的“编外”徒弟郑志敏,之所以说是“编外”是和石老师处世之道有很大的关系。我是40年代出生的,认识小郑是在3年前厦门的一次全国文化艺术交流会上,之所以要谈他,因为在他身上我所看到的是许多80后没有东西,我认为他是个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人、优秀的青年书法家、篆刻家、作家、诗人。在我家客厅里挂着小郑送我的几幅诗、印等作品,凡是到我家做客的书法、篆刻界等老一辈人艺术家们,对他的作品交口称赞,同辈人对他刮目相看,年轻人对他由衷赞叹。小郑艺术是一种传承精神,一种境界的追求;小郑的成就是不带任何功利的,不带水分和炒作的实实在在的成就。小郑祖籍福建仙游县,原名志敏,又名天寒,1985年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自幼留心翰墨,酷爱书法篆刻,性格沉稳,聪明好学,少有壮志,立志要做一名书法篆刻家。小郑10岁时,在其祖父郑春梅的鼓励下学习书法,临写名帖。他一看字帖就有兴趣,一拿毛笔就上手,进步很快,表现出一种超常的悟性,可以说是出手不凡。上小学期间,他就有了学习书法篆刻的自觉,每逢夜晚、节假日做完作业就勤奋地临帖。曾在小学、中学期间单单一等奖就拿了20多次。从此,他学习书法篆刻的信心倍增,一发而不可收。21岁时,他有幸拜读到了石开老师的作品一下就被石老师作品中所表达的那种超前独有的艺术风格给吸引注了,于是他瞒着家人偷偷将学费拿出来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刚到北京时他向人打听到石老师上课的地方—中国美术学院,于是他就写信给美术学院的院长写信请求让他旁听,后面学校被他的举动感动,特准他在美术学院旁听,在美术学院凡是有石开老师的讲课他必定早早的座在第一排,在课堂上他也是问问题最多的学生,据说最多一回一节课上问了9个问题,到后面干脆他就四处打听石老师的住所,见到有人去石老师家拜访他就跟着进去,小郑就这样经常和石开老师学习,如鱼得水,仿佛进入了他梦想中的艺术世界。在篆刻上小郑学石先生的篆刻操刀果断、章法烂漫、形神兼备、注重内涵。他把石先生的刀法、技法、章法和字法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认真领会揣摩。石先生强调,印书一体,治印是以篆书为主的艺术,所以治印必先学篆书。因此,小郑用了近三年时间反复临写秦代李斯的《峄山碑》、《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唐代李阳冰的铁线篆书,后又深入学习了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对该书中的篆字临写七八十遍,对其542个篆书部首熟记于心,挥洒自如。经过一番艰苦努力,在郑终于掌握了篆书艺术,为其后来的治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正是因为他接受了有步骤地、系统地、科学书法篆刻教授。使得他对读书、做人,和提高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水准和思想情操上茅塞顿开,艺事日进,终生受益。使得他成为石开先生名副其实的“编外”徒弟。在学习传统文化艺术的同时小郑不忘将这门艺术发扬光大的责任,2007年小郑被人事厅选派到基层参加工作,在工作的空余时间他创办了“周末文艺课堂”,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免费为当地老百姓的孩子免费上起书法篆刻培训班,并自己出钱购买书法篆刻的用品,已培养出学生500多人,深受当地老百姓和各级文化部门领导的好评。像小郑这样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已任的年轻人实在是不多见了,我也相信小郑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将来必定是一位有成就的书法篆刻家,今天在论坛上之所以要说小郑的事情,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我就想让更多的80后和青年们知道学习和继承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性和责任性。祝小郑在从艺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返回顶部